Background Image

幸福動態

2010-01-01

家庭蹺蹺板─男人/女人平衡點


Post Image

不少的男人在為事業打拼多年後,或者是倦鳥歸巢,或者是人生另有一番領悟,決定回到家庭,然而這時子女已長大成人,各有天地,妻子也早已習慣獨來獨往,不再依賴。不少的女人在丈夫的事業起步階段,碰到子女教養的困難,或渴望老公陪伴談心,丈夫卻成天忙碌不可開交,甚至有的丈夫不懂得感謝,說出類似:「男主外、女主內,難道你都不懂」的話語,使得老婆死了心,乾脆屋內、屋外的事一把抓,不再囉唆。

壯年期後的男人和青年期女人的渴望不能有個平衡的銜接點嗎?男人為何要等到四、五十歲才懊惱錯過和家人共同成長的機會,女人為何要獨撐家中大局,又讓子女錯過和爸爸互動的好機會呢?一位太太反應了這種翹翹板不平衡家庭的心聲。她說:「兒子已到國中叛逆期,相處上我常束手無策,當我希望老公能一起關心兒子的身心發展時,他卻怪我沒把孩子帶好,我聽了是又生氣又無奈。」青春期的兒子正在尋求認同的階段,一般而言,家中的爸爸是最佳人選,可是當爸爸出現了「缺席」現象,可以想見兒子的內心有多麼失落和迷茫。


協談中,這位已經心生放棄的太太,終於明瞭丈夫原來是「迴避型」的人,從原生家庭再追溯到原生家族,親族長輩幾乎都是感情冷漠、不擅表達的人,莫怪他對自己的家人也是缺乏給出愛的能力。這位太太眼見自己的兒子即將步上丈夫的後塵,她有一種很深的無力感。我說:「這是可以有破解的方法。」

這位太太露出了驚喜的眼神。我建議她三個重點:

一、心態上:絕不放棄家人可以共同成長的機會,尤其當子女逐漸出現行為偏差時,正是整個家庭要重新整合的好機會。

二、方法上:丈夫迴避家庭需要,是因為他一直活在「挫折小男孩」的角色裡,他用工作忙碌躲開了家庭的責任。太太不妨邀請丈夫開始學習對子女表達關心,讓他有參與感,有信心回頭。

三、替代上:若丈夫實在無法參與兒子的成長,那麼找到「替代爸爸」角色的人,如兒子的叔伯、舅舅,或學校男性老師,或家教男老師等,也是個退而求其次的方法。再者,有時媽媽「剛柔並濟」個性中,「剛者形象」(有擔當、有魄力、有決定力)多少也能補足兒子的認同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