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ground Image

幸福動態

2020-12-17

那些「學校老師沒有空深入往下談」的事


Post Image

若將「母親」這身分以「職場」來做比喻,那麼隨著我大女兒甫度過的二十歲生日,這二十年的母職歷練,我或可被視之為「媽媽界的資深者」。二十年時間不算短,世界上許多事可以用漫漫歲月來獲取經驗,像是如果當了二十年的廚房學徒,即不難掌握食材與火候之間的關係與技巧,若寫了二十年程式或是蓋了二十年房子或是拍了二十年電影,你就有很大機會成為那個產業或那個領域的「達人」;然而,當了二十年的媽媽,是否就能成為一個厲害的、有自信的媽媽呢?

走過二十載育兒的日日年年,此際我的孩子正迎向她大二的燦亮青春。但我從沒有一天覺得自己是嫻熟、老練的,面對兩個每天都在成長、掙扎、出招的孩子,我想,「母親」這工作沒有所謂的資深不資深,至少我經常覺得自己是在重重夾縫擠壓中,一邊犯錯一邊思索一邊調整作法的「新手媽媽」。

孩子像是一種脫殼蛻化的漸進變態類昆蟲,今天的他已不是昨天的他,因此母職舊經驗往往派不上用場,昨天有用的招式,今天可能就失靈了。說到底,從二十萬年前的「智人」在地球上養育嬰孩至今,此刻的父母,應是人類有史以來所面臨最艱難的親職考驗,各種分歧、強勢的教養論述,引誘著這一輩為人父母與自己的成長經驗相抵抗。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,我就期許自己當一個「好媽媽」,而我對「好媽媽」這角色的追求,是不讓我童年的種種遺憾或失落,發生在我孩子身上。

例如自幼年至今,我和嚴肅、僵硬、保守的母親,對話不多,我希望這份難以彌補的缺憾能夠到此為止,我但願我這一代的母職實踐,能夠展開「和孩子長期、綿密、持續的聊天與對話」。至於要聊些什麼,一開始我也沒有特定的目標或策略,只是在那十年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生涯裡,我不斷思考,每天晚上除了急急躁躁對孩子下這些指令:「你功課寫完了沒有」、「還不去洗澡」、「專心吃飯啊」、「趕快去練琴」⋯⋯,還能不能有別的呢?和不識字的母親比起來,我是家裡第一代大學生,雜食性閱讀症的我,算是擁有一點點文化資本,我應該和孩子們聊哪些「學校老師沒有空深入往下談的事」呢?

我開始順著自己的興趣、個性和能力,在我和孩子有空聊天的各種短短長長空檔,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,將親子聊天的版圖,溫和而不躁進的擴張。

這裡面難免有我個人的價值觀和我的人生思索,卻也不乏我但願孩子所擁有的「公民素養」,許多本土或國際的新聞議題,不論冷門或熱門,都有機會成為我和孩子聊天的文本。過去有些被醜化的「暴民反抗」,卻可能是這時代被肯定的「公民不服從」;過去被視為不可說的校園同志性別禁忌,如今卻是板中男裙週的「這樣我們或許就不會再失去任何人」;當我們的孩子享有家庭完善的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時,台灣正有多少中輟的童工需要被關心被看見被接住⋯⋯,和孩子聊天的話題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、越來越多,漸漸地,終於我擺脫了「還不趕快去寫功課」的對話障礙。

這些年我發現和孩子聊得越多,我們對彼此的認識即更深,孩子也日益養成獨立思考能力,然後在這過程裡,我也和時代的脈動扣得更緊。當我把世界帶到孩子的面前,自己也因之脫殼更新。

這本書無意教導讀者們如何和孩子聊天,事實上不論和孩子聊天是輕鬆或嚴肅,練肖話有練肖話的快樂,思辨有思辨的啟發,大人若能夠減少「人在心不在」的親職尷尬,放下手機,願意和孩子多聊天多跨領域對話,練肖話或思辨都有其意義。

「成為一個終身的學習者」是時代趨勢,但願這本書能帶給讀者與孩子聊天的靈光與參考。孩子既是我們的孩子,也經常是指出我們錯誤、激發我們思考的老師,與孩子聊天,我自己受惠很多。在這裡要感謝我的兩個孩子,總是原諒我的疏忽與過錯,對媽媽的話抱持開放的態度,即使在激辯過後,也能夠放下情緒,進來房間抱抱我。是孩子激發我成為更好的母親,更好的大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