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ground Image

幸福動態

2022-06-01

為自己讀書


Post Image

  為了製播閱讀節目,這一年卯足全勁大量看書、讀資料,用功程度堪比學生時期準備聯考。時隔三十餘年,同樣為著某個特定目標夙夜匪懈,所幸初老此刻的讀書心情,再不是當年應付考試的艱辛苦役了。但是偶爾還是會有種錯覺,以為自己又回到青春期那段被刀光劍影、綺麗幻境、懸疑推理包圍的美麗小時光。

  我們是標準因循填鴨式教育成長的一代,「分數」為一切判斷標準,書中內容是否「知其然」且「知其所以然」並非首要之務,理解不足也不打緊,強記背誦就是了。只要肯花時間下苦功,成績通常不至於太難看。

  坦白說,我因為擅長背書也還算會考試,求學時期,並不特別排斥這種被譏為僵化的教育制度,不過縱使稱得上「適應良好」的規矩學生,回頭看升學之路仍不免遺憾:過於功利的手段,削弱了學習的樂趣,人生最寶貴的智能發展期,大家卻得將大部分的心力耗費在為分數努力,實在可惜!

  當時能讓我們發自內心享受文字的讀物,多半與課堂無關,說來還得感謝那個出版日趨發達的年代,古典、現代、本土、翻譯百家爭鳴,提供學子課餘喘息的空間與養分。不可否認,那時沉浸課外書籍,其實隱含強烈的逃避動機,以為栽進虛構小說世界即可遠遁現實,後來意外地發現,這一切正是啟蒙的開端。

  最深刻且具體的經驗莫過於:原本懷著罪惡感回到教室,心裡正反省著「真不應該,把珍貴的K書時間拿來看閒書,考試完蛋了。」下一刻,真巧,怎麼今天老師講授的部分內容,恰與昨夜棉被裡偷看的那本書有關?難道是天意,鬼使神差教我換種方式學習?

  回想昨日種種,經常啞然失笑,現在當然明白了,其實,牽引知識﹅相互激盪的力量就在自身的心念,課本上的文字並不全然呆板,只是「奪取高分的前提」框限住心態與眼界,因而無從領略所閱讀的事物更深入的意義。相形之下,課外書刊則巧妙暗示了一種「為自己而讀」的主觀滿足,內心因為放鬆而專注,文字變得鮮活有效,所以能吸收快﹅記憶深。說到底,不帶功利目標,單純地閱讀,才能創造趣味。 當然,為節目做準備而閱讀,還是帶有一點「目的」成分,面對活生生的受訪者,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臨場狀況,也算是一種另類考試。不過,如今讀書不是壓力,而是助力,慶幸終於稍微懂得:如何用「自己喜歡的態度」,去好好閱讀一個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