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幸福動態
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
書到尾聲,終於可以來說說我對於家教此一職業的想法。我很感謝我的第一位家教學生,我們年紀只差兩歲,她經驗過的,我也才經驗不久。每回我們結束課程,她會把我留下來,訴說她的心事,那些心事有的很輕,有的很重,有些是不好和父母討論的。我起初很彆扭,不懂我聆聽這些心事的必要,也害怕我逾越了師生的分際。許多前輩說我這樣是不對的,老師要建立起權威,要「恩威並行」,要讓學生「...
繼續閱讀靠自己改變多困難,靠神改變多甜蜜
獨特歌聲、清新脫俗的外型,她是氣質歌后葉歡。過去個性害羞、不敢與人四目交接的她,曾盼著有天能「改變生命」,未料成為藝人後卻是痛苦的開始。世界的任何一物無法填滿心中的空虛,更找不到這生命追求目標,甚至打算在父母死後結束生命,直到遇見祂,經歷葉歡期盼已久的「改變」。從迷失中找到「改變」的大能「到了一個年紀我們都希望外表不會改變,但是你期待內心可以改變嗎?」葉歡向...
繼續閱讀那些「學校老師沒有空深入往下談」的事
若將「母親」這身分以「職場」來做比喻,那麼隨著我大女兒甫度過的二十歲生日,這二十年的母職歷練,我或可被視之為「媽媽界的資深者」。二十年時間不算短,世界上許多事可以用漫漫歲月來獲取經驗,像是如果當了二十年的廚房學徒,即不難掌握食材與火候之間的關係與技巧,若寫了二十年程式或是蓋了二十年房子或是拍了二十年電影,你就有很大機會成為那個產業或那個領域的「達人」;然而,...
繼續閱讀在遊戲中玩出好友誼── 幼兒友伴關係的培養
「沒有人要和我玩。」「大家都不喜歡我,我討厭去上學!」是許多幼兒進入新環境或是就學中常遭遇的問題。人際關係的挫敗不僅會干擾孩子的學習,也會影響他們的自我價值。 根據哈佛大學迦德納教授(Howard Gardner)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,有些人天生具有較高的同理心、擅與人交往,有些則相反。親師與孩子共讀相關的繪本,例如:《我想要朋友!》能在享受圖...
繼續閱讀登頂的前一刻,我選擇放下
隔天,整理好背包,高山協作員表示可以陪我回到基地營。我回答:「可以自己下山,請您留下來,另外兩位正進行登頂的隊員比我更需要支援。」於是,他就留下來支援。午後,我順利回到基地營,疲憊和懊惱全寫在臉上。用過茶水,營地經理特別詢問:「為何沒能堅持去登頂?」我回答:「鞋子壞得很嚴重,加上無氧攀登,恐怕會造成四肢凍傷,也可能命喪山上。」卸下沉重的裝備,走進帳篷,暫時放...
繼續閱讀